时间: 2024-10-25 01:18:33 | 作者: 工业产品
目前,中国贸易顺差规模全球第一。贸易顺差规模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巅峰时期的日本和德国,并有望成为全世界首个贸易顺差规模超万亿美元的国家。
2023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5.78万亿元,与2018年的2.33万亿元相比,同比大幅度增长148%。2024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规模达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目前,中国商品贸易顺差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超过40%,远高于中国商品出口全球占比的约 15%。2024年,中国贸易顺差规模将相当于全球名义GDP的0.8%。
投资银行高盛表示,中国贸易顺差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增长很强势,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国内需求弱。
中国贸易顺差规模高固然与中国制造业实力丰沛雄厚、工业品性能好价格低,竞争力强和海外市场需求强劲相关。
目前,海外国家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较高,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例,据日本通商白皮书显示,目前,在日本、美国、德国和七国集团当中,对中国商品进口依赖严重。在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的产品品种类型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国家。
其中,日本有1406个品类(在品类总数中占3成以上)的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而来自美国和韩国的品类数量仅分别为252个和151个。
在七国集团的进口当中,有大约400多个品类的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而来自美国和德国的仅为几十种。
在美国的进口当中,有大约500多个品类的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而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分别为300多种和100多种。
近年以来,在中国商品出口当中,产品品种类型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能够很好的满足更多海外客户的需求。同时,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所占比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据IMF和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在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50个与中国存在商品贸易逆差。但对这些国家而言,如果不从中国进口相关商品,转从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成本将会更高,也将会促进加剧这些国家的贸易失衡。
但与此同时,与出品相对比,中国进口相比来说较低的问题大多在于国外工业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难以与中国公司竞争,而不是中国国内需求弱。中国对原油等大宗商品和集成电路等国内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的产品进口需求量巨大。
例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最大的芯片进口国。2023年,中国原油累计进口量为56399.40万吨,同比增长11.00%,进口量全球第一。原油进口金额约2.42万亿人民币,约占中国全年进口贸易总额的13%。
2024年前7个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15067亿元,同比增长11.5%。
目前,工业品进口和出口占中国GDP的比例分别约为9%和18%,中国工业品进口额占GDP的比重不但远低于中国工业品出口额所占比重,也低于全球所有其他大型经济体。这也是中国能够对大多数国家实现贸易顺差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电驴界的爱马仕市值蒸发96%,无奈发声:我们大家可以降价,求活路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ROG STRIX Z890-A GAMING WIFI S吹雪主板测评
功耗大降AI加持,酷睿Ultra 200S全新定义高能效台式机处理器!